医保动态调整影响下的创新药市场

前 言

随着创新药加速进入医保和仿制药大量上市,产品的市场引入期和成熟期被压缩,衰退期提前,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生命周期已然形成。根据法伯院内渠道数据显示,2018-2023年获批的创新药在我国四个医疗机构渠道全领域市场的占比,从2019年的0.3%升高至2023年的5.4%。新环境下,我国创新药市场呈现怎样的格局?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对其影响几何?

 

补充说明

*本文编辑并节选自法伯科技于2024伯云会发布的《中国药品市场格局及前瞻》蓝皮书,完整版79页纸质版蓝皮书获取方式见文末。

法伯定义下的创新药范围:指NMPA首次批准在中国上市的药品:1)化药注册分类下的1类境内外均未上市的创新药和5.1类境外已上市申请在国内上市的原研药;2)生物药主要为NMPA首次批准的国产及进口生物药;3)不包含中成药、化学仿制药、疫苗、血液制品、生物类似药、新适应症、新剂型、新给药途径和改变适用人群等药物。蓝皮书研究的是2018-2023年NMPA批准上市的创新药品。

 

四大维度一览创新药市场整体格局

随着药品审批流程的不断优化,我国新上市的创新药数量逐年增多,2023年获批新药74个,创历史新高,其中超40%为抗肿瘤类药物(图1)。

 

图1-创新药获批数量及治疗领域分布

数据来源:国家药监局

 

整体销售规模:五年复合增长109.2%

根据法伯院内渠道数据显示,2018-2023年上市的300多个创新药物,在2023年销售额已达到720.3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55.7%,五年复合增长高达109.2%。分渠道来看,2023年城市医院和县域医院渠道分别占比82.6%和15.4%,合计贡献98%的销售额,其中城市医院渠道增长更高(图2)。

 

图2-创新药物合计销售规模变化趋势-渠道贡献  

数据来源:法伯院内渠道数据

 

治疗领域分布:抗肿瘤药占近半市场份额

分治疗领域来看,创新药在医疗机构渠道的销售仍为抗肿瘤药品占比最高,130个抗肿瘤药品占创新药市场总规模的48.7%,其中城市医院渠道占比更高。值得关注的是,在大多数领域,县域医院也成为新产品上市的重要渠道。如消化道代谢、全身用抗感染、神经以及呼吸系统等领域的创新药物,除城市医院占主体外,县域医院等广阔市场渠道也贡献了较高的销量(图2)。

 

图3-2023年创新药物分治疗领域销售表现

数据来源:法伯院内渠道数据

 

企业竞争格局:外资企业占比达56.8%

在创新药市场中,2023年外资企业占比达56.8%,相较于2019年扩大了27.6%,且整体呈现较高的增长趋势,内资企业贡献度则从2022年开始降低至50%以下(图4)。

 

图4-创新药物合计销售规模变化趋势-内外资竞争

数据来源:法伯院内渠道数据

 

根据法伯院内渠道数据显示,2023年创新药市场排名前三位的企业分别为诺和诺德、罗氏和辉瑞,近几年新上市产品在院内渠道销售规模均达50亿元以上。其中,诺和诺德主要凭借3个糖尿病产品位居榜首;罗氏创新药主要集中在抗肿瘤药领域;而辉瑞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冠药品瑞派乐。内资排名较高的为百济神州和恒瑞医药,2023年院内销售额超40亿元,主要来自PD-1/L1抑制剂等抗肿瘤领域新产品。

 

药品类别特征:生物制品数量占三分之一

2018-2023年,生物制品占获批创新药数量的三分之一,在2023年的规模占比已达43.8%,相较于2018年贡献率增长了17%。此外,各治疗领域之间存在生物制品和化学创新药物数量分布的差异。其中,创新生物制品品种数较多的领域主要有抗肿瘤、消化道代谢、血液系统、肌肉骨骼和感觉器官药物(图5)。

 

图5-化学药 vs. 生物制品创新药获批数量及治疗领域分布

数据来源:法伯院内渠道数据

 

事实上,不止创新药领域,近几年生物制品亦在整体医药市场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。从药监局药审中心批准的临床试验IND数量(件数)来看,2019-2021年,生物制品创新药临床试验获批数量大幅提高,从120件增加到537件,到2023年已达695件(图6),增速持续高于化学药品。预计未来创新生物制品的获批数量、销售规模以及在创新药市场的占比将进一步扩大,而当传统小分子化药市场被逐步挤压,随之而来的将是整个医药领域在研发、审批、准入及商业化方面的系列改变。

 

图6-药审中心批准创新药临床试验(IND)数量  

数据来源:法伯院内渠道数据

 

医保动态调整对创新药市场的影响

新环境下,80%的创新药能在上市后两年内进入医保。以2023年12月医保局公布的最新版《国家基本医疗保险、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(2023年)》统计,法伯定义下的318个创新药品种中,有近四分之三(236个)已纳入医保目录,其中六成以上通过谈判或竞价方式进入,医保未覆盖的自费品种有一部分为2023年下半年上市而未参加医保谈判的。

医保药品覆盖:抗肿瘤药超90%市场已覆盖

根据法伯院内渠道数据显示,在大部分治疗领域中,医保覆盖的市场已达98%以上。在对创新药市场贡献最大的抗肿瘤类新产品中,2023年医保目录覆盖市场规模也已超90%(图7)。

 

图7-2023年各治疗领域不同医保情况药品销售分布

数据来源:法伯院内渠道数据

 

分渠道来看,由于新冠用药瑞派乐(未纳入医保,且各地对新冠药品的医保执行标准也不同)的渠道销售特征影响较大,在社区卫生中心销售占比较高,使得整体自费药品在社区卫生中心比例较高,达23.8%,其他渠道医保覆盖均已超86%(图8)。

 

图8-2023年分渠道及内外资企业不同医保类型药品销售分布 

数据来源:法伯院内渠道数据

 

市场销售表现:21.7%医保药品销售额超10亿

分别统计医保及非医保新产品从上市到2023年底的销售额,根据法伯院内渠道数据显示,在医保药品中,有近三分之二的产品销售额累计过亿,其中有一半左右产品超5亿,21.7%产品销售额超10亿,还有几个产品达到100亿元以上。而非医保药品中,大部分从上市到2023年底销售额累计未过亿,过10亿的产品数仅为6.7%,远低于医保药品过10亿产品数量占比(图9)。

 

图9-创新药物从上市到2023年底累计销售规模分布

数据来源:法伯院内渠道数据

 

从各年份进入医保目录创新药品的销售变化看,法伯数据显示,在医保执行之前,药品销量和销售额增长相对缓慢,从医保执行年份开始,销量呈50倍左右的同比增长,在价格下降的影响下,销售额呈10倍左右增长。整体来看,创新药进入医保可以快速释放市场需求,各渠道销售数量飞速提升,虽然价格下降,但是销售额在销量带动下出现快速增长的拐点,之后随着销量的升高销售额还会持续增长。此外,较早进入医保的产品在续约二次降价的影响下,销售额增速放缓(图10)。

 

图10-创新药第一次医保执行前后销售变化

数据来源:法伯院内渠道数据

*将创新药品首次进入医保目录后,正式开始执行医保谈判价格的年份标记为“医保执行Y”。例如,2020年版医保目录中首次收录的新上市产品,正式执行时间为2021年3月,则2021年将作为该新产品的“医保执行Y”。一般来说,医保谈判价格的有效期为两年,在“Y+2”年进行续约,续约的价格降幅也会有所差异。

 

 
 

扫码申请获取

《中国药品市场格局及前瞻》蓝皮书

 

 

 

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发送到邮箱: hr@pharbers.com(标题注明姓名+应聘岗位)

社会招聘